研究生导师介绍(招生说明:2025年上岗招生,)
姓名韩建刚 性 别:  院 系生态与环境学院
行政职务副院长 专业技术职称教授 任职年月2014.7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博士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任硕导年月2010.7 任博导年月2015.06 是否院士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090301 土壤学 毕业时间
办公电话02585427668 E-mailhanjiangang76@126.com
:学科信息
导师类别招生学院招生专业
兼职学博导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071300生态学
兼职专博导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095400林业
兼职学博导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0713J1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生态学)
兼职学硕导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071300生态学
兼职学硕导师 生态与环境学院 0713J1碳中和科学与技术(生态学)
兼职专硕导师 生命科学学院 095400林业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1)湿地环境过程

    致力于全球环境变化及其人为活动加速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生源要素与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归趋、环境影响以及毒理学效应评价。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1-KJ-2-31-R07),项目名称:“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本人贡献:“湿地植被沿江向岸(芦苇-虉草-光滩)的地带性分布是对季相明显的干湿交替水分生态过程和近岸带沉积物较重污染适应的结果,滨江沉积物环境(水分生态过程)的保护与管理是恢复和提升滨江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机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40905070、41375149),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07KJB610017)。率先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硝化、反硝化生物过程N2O在低含水量(3%)土壤上的吸附机制,证明并提出“低温下的风干土可能是N2O微弱汇”。

2)水华暴发机制及水环境修复

    致力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驱动机制与生态修复研究。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970)、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0702010B)。首次提出“沉湖蓝藻群”概念,明确了藻体增殖过程水泥界面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等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机制,提出水华暴发后藻体的分解将对水体氮磷养分变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议对藻体进行长期与持续的打捞和清除,减轻其对底泥内源养分及水华反复暴发与水质持续恶化等的影响。

3)农业面源污染调控

    致力于景观尺度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径流水质的分析与预测。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06-1025-R10),项目名称:“黄土高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机制及预报模型研究”。本人贡献:“硝态氮是紫色土小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形式,其占到径流无机氮流失的50-97%。单一农田土地利用将导致流域氮素径流流失明显增加,但完全经济林利用类型却易于引起土壤铵态氮的大量流失;流域景观的多样化与综合化对氮素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