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主要围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钢结构与空间结构、开合屋盖等方面开展研究,特别针对自由形态在空间结构中的工程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特点:
(1) 前沿性:以灵活多变的自由曲面外部形态为特征的新型空间结构——自由形态空间结构逐步发展,构成信息时代特有的建筑趋势。围绕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探索自由形态结构“形”与“态”相统一的分析理论,致力于解决建筑造型与力学性能一体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当今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课题。探索开合屋盖设计与施工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 实用性:融合空间结构特点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完善自由曲面几何形态描述理论,在实践中推进工程应用技术。
(3) 交叉融合性:综合运用力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仿生学、逆向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理论,实现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几何形态创构方法。
研究意义体现在:
(1) 形态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自由形态空间结构的应用也随之愈加广泛。本人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建立实用的自由形态空间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技术,研究成果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效率,促进工程实践应用。
(2) 科研成果融合多学科技术手段,有利于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近5年以来:本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已顺利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
以第1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篇;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工程力学》、《IES Journal Part A: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等发表EI收录期刊论文4篇;以第1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发表EI收录及ISTP收录会议论文1篇;以第2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发表EI收录论文3篇。主编《土木建筑计算机辅助设计》正式出版。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IAS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Material and Engineering,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ICASS’ 2012)并担任Session co-chair。担任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MSE’ 2011) 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