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介绍(招生说明:2025年上岗招生,)
姓名张帆 性 别:  院 系风景园林学院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 任职年月2016-09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博士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任硕导年月2017.9. 任博导年月 是否院士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毕业专业 毕业时间
办公电话 E-mailnlzhangfan@126.com
:学科信息
导师类别招生学院招生专业
学硕导师 风景园林学院 083300城乡规划学
专硕导师 风景园林学院 086200风景园林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在科研方面,主持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1项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1项、江苏省第十二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南京林业大学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5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1篇发表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视同CSSCI),1篇被EI会议收录。学术研究主要围绕“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以“回归日常生活”为价值基点的当代城市景观批判。《“拟像”视角下城市“千景一面”的深层解读》(城市问题,2013)以“拟像”理论揭示了当代城市景观脱离大众日常生活的实质。

(2)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的开放空间研究突破了对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以自上而下为主的模式。《国内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以1996-2012年CNKI“篇名”含“开放(敞)空间”的文献为分析对象》(现代城市研究,2014)通过述评分析了当前我国开放空间研究的问题。《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的影响因子研究——以南京主城区为分析对象》(现代城市研究,2014)、《基于日常生活视角的城市开放空间评价——以南京市为例》(城市问题,201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宏观因子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等3篇文章以“市民意愿”为依据,借助于数学及统计工具,开发出了城市开放空间的认知与设计模型。

(3)以“日常生活”为视角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突破了目前以政治机制、专家机制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保护模式。《自发性空间实践:大运河遗产保护研究的盲点——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样本》(中国园林,2014)、《大运河申遗背景下聚落遗产保护的反思——以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样本》(建筑与文化,2013)通过对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居民自发性空间实践的实证研究,建立了自发性空间实践的图示模型,剖析了保护性修复工程对街区造成破坏的作用机理,提出“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建议。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