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郁万文
|
性 别:
男
|
院 系: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
行政职务:
|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
任职年月:
2008-12
|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博士
|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否
|
任硕导年月:
2017.9.
|
任博导年月:
|
是否院士:
否
|
毕业院校:
南京林业大学
|
毕业专业:
090702 森林培育
|
毕业时间:
2008-06-25
|
办公电话:
13852295062
|
E-mail:
youeryuww@163.com
|
|
◇ :学科信息
|
专硕导师
|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
095400林业
|
学硕导师
|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
090702森林培育
|
|
|
◇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
自工作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银杏等重要经济林树种的定向培育技术、营养与肥料学、药用次生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叶用银杏园配方施肥研究。银杏叶富含类黄酮和萜内酯等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作用显著。目前银杏叶仍是提取黄酮和萜内酯的主要来源。水肥是调控银杏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手段。有关分区交替灌溉技术(APRI)和水肥耦合技术研究的试材多是收获生殖器官的经济作物,但在叶用林栽培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申请人以叶用银杏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肥耦合调控作物产量和药用次生代谢物合成研究基本理论,研究水肥耦合对银杏生长、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构建水肥生产/质量函数和适宜银杏叶用园的控水调质灌溉施肥模式,对药用银杏规范化高效栽培(GAP)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步测定代谢中间产物、次生代谢物合成和积累、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关键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研究成果对阐明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从接受水肥信号到做出适应反应的过程和调控机制、丰富植物次生代谢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作为主要参与完成人,“特种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技术”被认定为重大成果,获2011 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8/10);“银杏果用优良无性系及配套技术引进”课题认定成果1 项(2/10);“银杏等重要经济生态树种快繁技术研究及推广”获2013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4/10)“银杏复合经营系统研究与推广”获2015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3/10);“银杏良种选育及资源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3年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3/21);“银杏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3年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10)。发表了“Partial root-zone simulated drought induces greater flavonoid accumulation than full root-zone simulated water deficiency in the leaves of Ginkgo biloba”“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Regulatory Networks for Osmotic Water Stress and Rewatering Response in the Leaves of Ginkgo biloba”等多篇学术论文,主编《银杏丰产栽培技术手册》,获植物新品种(银杏)保护权6个,省级良种认定7个,授权发明专利16件。所用这些都为上述研究方向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收录情况 | 卷期 | 排名 |
Physiological,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es provide molecular insights to seasonal development in Ginkgo biloba xylem
|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
SCI
|
|
2
|
不同品种和树龄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特征
|
经济林研究
|
|
|
1
|
Partial root-zone simulated drought induces greater flavonoid accumulation than full root-zone simulated water deficiency in the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
SCI
|
|
1
|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Regulatory Networks for Osmotic Water Stress and Rewatering Response in the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
FORESTS
|
SCI
|
|
1
|
The Diversity of Melia azedarach L. from China Based on Transcriptome-Developed SSR Marker
|
FORESTS
|
SCI
|
|
2
|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ircular RNAs during wood formation of poplars in
|
Planta
|
SCI
|
|
2
|
银杏雌株高黄酮种质定向筛选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
|
1
|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B3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in Prunus armeniaca
|
FORESTS
|
SCI
|
|
2
|
Hibiscus hamabo Rootstock-Grafting Improves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Hibiscus syriacus under Salt Stress
|
FORESTS
|
SCI
|
|
2
|
超声辅助提取银杏叶莽草酸工艺优化
|
应用化工
|
|
|
1
|
高含量次生代谢产物叶用沙棘种源的筛选
|
北方园艺
|
|
|
1
|
|
|
◇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
|
|
◇ : 成果获奖情况
|
成果名称 | 颁奖部门 | 等级 | 完成日期 | 证书号 | 排名 |
银杏良种选育及资源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
|
|
|
3
|
银杏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
|
|
|
2
|
一种能改变输液压力的树木输液系统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可高密度设置的树木输液系统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用于编制网状园林植物花瓶的工具及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以根代干”银杏盆景的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具有双色、盘龙式皮纹木本植物的嫁接装置及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叶用银杏垄作种植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利用紫藤植物塑造景观龙型的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拱形亭式植物凉亭的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薄壳山核桃高光效树形及其培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主干具有龟背状、双色干皮的观赏型木本植物培养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银杏采穗圃营建和管理技术规程(江苏地方标准)
|
|
|
|
|
2
|
一种轨道式屋顶草坪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家禽生态养殖装置(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一种高大竹种高生长实时测量系统(国家发明专利)
|
|
|
|
|
1
|
|
◇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
项目名称 | 任务来源 | 完成形式 | 完成日期 | 鉴定验收单位 | 主要结论 | 排名 |
|
◇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经费(万元) | 本人承担任务 |
安陆市银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企事业合作
|
其他
|
2022.01-2023.6
|
29.7
|
|
银杏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
|
自然基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2024.12~2028.11
|
160
|
|
重瓣型观赏海棠新优品种推广与示范
|
自然基金
|
中央、国家各部门项目
|
2023.01~2025.12
|
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