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介绍(招生说明:2025年上岗招生,)
姓名代鲁鲁 性 别:  院 系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 任职年月
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 最后学位博士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任硕导年月2020-9-17 任博导年月 是否院士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毕业专业090703 森林保护学 毕业时间2016-06-26
办公电话 E-maildailulu015@163.com
:学科信息
导师类别招生学院招生专业
学硕导师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090703森林保护学
专硕导师 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095400林业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以华山松大小蠹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小蠹类森林害虫的发生规律、寄主选择和入侵定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和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小蠹虫和蓝变真菌在入侵针叶类寄主树木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同时开展小蠹类森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引诱剂开发和无公害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1)小蠹虫的抗性生理

系统研究分析了秦岭林区不同世代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的生理差异,以及对寄主华山松主要萜类物质(单萜化合物)抗性和耐受性,结果表明:不同世代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在体重、性比、能量物质储备和解毒酶活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导致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对寄主华山松萜类物质的抗性和耐受性明显不同,雌性的耐受性更强,每个世代的雌性比例显著偏高。

(2)小蠹虫解毒功能的分子基础

对华山松大小蠹三大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基因在寄主选择和克服抗性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出小蠹虫特有的P450基因家族(CYP6)在降低寄主萜类物质对华山松大小蠹毒害的关键作用;以及CYP9家族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在降解华山松萜烯类物质,并转化合成小蠹虫信息素的作用机制。

(3)小蠹虫共生蓝变真菌的协同作用

通过对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研究表明,共生蓝变真菌在小蠹虫入侵寄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变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对华山松萜烯类物质中的萜类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从而构成小蠹虫和共生真菌协同作用克服寄主树木抗性的协同机制。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