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介绍(招生说明:2025年上岗招生,)
姓名朱震军 性 别:  院 系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专业技术职称副教授 任职年月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博士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任硕导年月2020-9-17 任博导年月 是否院士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毕业专业0823 交通运输工程 毕业时间2019-06-01
办公电话 E-mailzhuzhenjun@njfu.edu.cn
:学科信息
导师类别招生学院招生专业
学硕导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学硕导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专硕导师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086100交通运输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II-1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

围绕通勤行为建模、轨道站点TOD、交通运输设施布局规划、健康交通等主要研究方向,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成果发表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等交通领域国际期刊,其中SCI/SSCI检索24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14篇)

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成果及下阶段主要研究重点:

(1)通勤交通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通勤交通显著地影响通勤满意度,对居民出行幸福感(SWB)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城市建成环境的深刻变化导致各个城市呈现出不同特征,对通勤交通产生较大影响。尽管许多研究发现通勤与SW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主要基于发达国家背景,而我国仍处于伴随着城市交通发展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城市建成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既有研究得到的结论(通勤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要还是基于单个城市的调查研究,很少有研究比较不同类型城市的通勤与SWB之间的关系。因此,聚焦通勤行为建模方向,使用全国尺度范围的多个城市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关注不同城市、不同收入群体、不同户籍群体的居民出行幸福感,揭示了通勤交通对 SWB、城市特征/居民收入对通勤交通的互动影响机理。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等交通领域国际顶级SCI源期刊下一阶段研究拟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基于公平性、幸福感等进行通勤行为建模。

(2)城市公共交通之所以具有公益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它是通勤交通需求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大城市中还需要更多的轨道交通系统保障通勤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并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世界各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经验都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且直接体现在轨道站点区域。因此,聚焦轨道站点TOD,系统地研究轨道站点影响区这一特定区域的交通设施配置问题。考虑到:①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速扩张的背景下,基于大城市的不同空间层次以轨道站点影响区这一特定区域来研究衔接轨道站点的微型公交线路生成、站间距确定方法将会进一步发展出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度、高可靠性等优势;②科学合理地研究郊区轨道站点影响区高层建筑停车配建与停车需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调整高层建筑停车配建标准,对于调控小汽车出行、缓解停车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促进轨道站点TOD 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围绕轨道站点影响区的微型公交线路站点、超高层建筑停车配建开展深入研究。给出适应于微型公交发展特征、服务于轨道交通线路一侧社区的以潜在通勤出行需求大化、通勤时间小化为目标的的微型公交线路站点优化方法;构建适应于停车需求、考虑公共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和活动重叠情况下的郊区级轨道站点影响区高层建筑停车配建指标确定方法。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Tehni?ki Vjesnik-Tehnical Gazette等交通领域国际重要SCI源期刊下一阶段拟采用多源异构数据,基于韧性城市建设背景,重点考虑网络化条件下轨道站点影响区的交通服务设施配置问题。

(3)交通运输设施布局规划是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管道运输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最特别的运输方式,目前管道运输主要是货物运输,未来借助科技进步,可能会出现运用管道进行人员运输。因此,管道运输网络规划对于促进区域能源分布、综合运输交通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的管网布局方法由于模型参数过多、算法复杂等,较难快速地给出面向工程实践应用的布局规划方案。因此,聚焦交通运输设施布局规划问题面向工程实践,考虑管网布局不确定,提出了一种考虑实际应用的新方法,不仅可以确定最优的布置方案,而且可以确定输气管道工程的施工顺序,从而保证工程的合理性和管网的最大综合效益。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等交通领域国际重要SCI源期刊。下一阶段拟从综合运输一体化背景出发,基于多式联运探究交通运输设施的布局优化问题。

(4)在后疫情时代,复工逐渐常态化,通勤出行结构、心理、需求和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态度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弱势群体受疫情影响较大。交通问题既是自然科学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交通发展策略拟定需采用多学科、系统论方法,注重考虑弱势群体需求,纵深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健康交通)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充分考虑“幸福感”、“公平性”,揭示通勤出行对慢性病、肥胖症、高压工作等弱势群体的影响机理,有针对性提出健康交通发展目标、模式和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等交通与健康领域国际重要SCI源期刊。下一阶段考虑基于无人驾驶条件探究弱势群体出行与健康问题。

 

课题组与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研究团队保持密切合作,欢迎对科研有兴趣、有统计分析/数学建模/计算机编程基础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
个人主页:https://jty.njfu.edu.cn/szdw/azc/fjs/20200628/i175680.html
联系方式:13951907953;Email: zhuzhenjun@njfu.edu.cn;地址: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教九楼9D608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面向通勤的轨道站点影响区交通设施配置方法 专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2-03-31 1
交通运输工程导论 教材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2-06-30 2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