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胡飞龙
|
性 别:
男
|
院 系:
生态与环境学院
|
行政职务:
科长
|
专业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
任职年月:
2019.12
|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博士
|
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否
|
任硕导年月:
2024.11.06
|
任博导年月:
|
是否院士:
否
|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毕业专业:
0713 生态学
|
毕业时间:
2014.07
|
办公电话:
025-85287060
|
E-mail:
hfl@nies.org
|
|
|
◇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意义及其水平:
|
天然草地碳贮存及碳循环研究。以中国北方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青藏高原等为研究区域,借助GIS等工具手段,在草地群落类型实测数据基础上,对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荒漠草原及高寒草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密度等开展系统调查与研究。同时,基于群落取样的创新性,系统揭示水分演替、沙化演替、放牧演替等干扰对草原碳库储量的影响,进而科学估测中国天然草原的固碳现状和固碳潜力。研究成果以“Spatial pattern of different component carbon in varied grasslands of northern China”发表在Geoderma(SCI一区)、以“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enhanc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more significantly of the late-successional psammophytes than that of the early ones”发表在Restoration Ecology(SCI二区)、以“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and carbon stock in a dune ecosystem in the Horqin Sandy Land of northern China”发表在Journal of arid land(SCI三区)、以“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and organic carbon storage profiles in soils developed from dark brown soil to boggy soil in Changbai Mountains”发表在Soil and Water Research(SCI三区)、其他相关研究陆续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草业学报、生态与农村生态环境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期刊上,构建起较为系统的草地碳循环研究体系。 《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议题研究。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峻挑战,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物种丧失等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需要引领各方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引领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立足全球生物多样性转型的关键时期,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农业生物多样性、国际供应链等国际议题为基础,采取国际最新研究方法,系统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存在空缺,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聚焦领域、定量化目标设置等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我国COP15履约谈判奠定基础,有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球的传播。基于系列研究成果,获生态环境部、COP15执委办、浙江生态环境厅等表彰/表扬10余次,获生态环境部优秀党员等称号。基于履约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作为COP15中国代表团成员,照片及相关事迹刊登在《Nature》正刊(2021年9月);国家层面,作为主要执笔人(排名前三)撰写约30篇信息专报,其中约20篇被生态环境部采用、7篇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2021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中方立场文件》(2020年9月21日,外交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202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习近平总书记签批,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2018年,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发布)、《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2018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联合发布)等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省级层面,牵头完成《西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202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2024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等文件,为国家及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提供重要支持。
|
◇ :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论文题目 | 刊物名称 | 收录情况 | 卷期 | 排名 |
Effect of Artificial Humic Acids Derived from Municipal Sludge on Plant Growth, Soil Fertility,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Agriculture
|
SCI
|
|
1
|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enhanc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more significantly of the late-successional psammophytes than that of the early ones
|
Restoration Ecology
|
SCI
|
|
1
|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and organic carbon storage profiles in soils developed from dark brown soil to boggy soil in Changbai Mountains
|
Soil and Water Research
|
SCI
|
|
1
|
|
|
◇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
|
|
◇ : 成果获奖情况
|
成果名称 | 颁奖部门 | 等级 | 完成日期 | 证书号 | 排名 |
陕西科技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
|
|
|
|
5
|
|
◇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情况
|
项目名称 | 任务来源 | 完成形式 | 完成日期 | 鉴定验收单位 | 主要结论 | 排名 |
|
◇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经费(万元) | 本人承担任务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蔚来Clean Parks生态共建计划
|
企事业合作
|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
2023.06
|
2025.07
|
|
|